咨询热线:4008620778

经颅磁刺激技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抽动障碍是什么?
抽动障碍是一种神经精神障碍,一般来说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抽动障碍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突发的、快速的、重复的、非节律性的、刻板单一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抽动或(和)发声抽动。根据发病年龄、病程临床表现的不同以及是否伴有发生抽动可将抽动障碍分为以下三个类型: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Tourette综合征(多发性抽动障碍)。
如果您的孩子经常出现以上表现,那可能您要注意ta是否患上了抽动障碍。
患抽动障碍的儿童多吗?
抽动障碍的患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正成为危害儿童健康的常见严重慢性疾病之一,常伴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强迫障碍(OCD)、情绪障碍、自伤行为及品行障碍等心理问题。运动抽动常在7岁前发病,而发声抽动多在11岁前发病。国内8~12岁人群中抽动障碍患病率为2.42%,国外学龄儿童抽动障碍患病率为12%~16%。抽动障碍的性别差异明显,男性发病率比女性更高,比率约为3:1。
抽动障碍是怎么发生的?
抽动障碍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至今仍未形成统一明确的结论。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1)遗传;(2)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等神经递质紊乱;(3)皮层-纹状体-丘脑-皮层(CSTC)环路结构和功能异常;(4)家庭、学校及社会等环境中遇到的各类心理因素;(5)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免疫反应。
抽动障碍怎么治疗?
药物治疗是抽动障碍的重要治疗手段,但药物治疗的局限性明显:药物治疗缺少严格的实验研究和循证依据,另一方面部分患儿无法耐受药物不良反应,导致其服药依从性差、药物疗效不佳等结果。更重要的是,若抽动障碍症状不严重,通常不需要给予药物治疗。
鉴于药物治疗的局限性,越来越多的非药物疗法正作为综合治疗的一个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经颅磁刺激疗法(TMS)作为一种无创安全的非药物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青睐。
TMS治疗抽动障碍是否有效、安全?
TMS是通过在人体头颅特定部位给予磁刺激,从而达到了解、调节和干预大脑功能的技术。在特定部位给予多次重复的磁脉冲刺激被称为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rTMS不仅可产生刺激局部及功能相关远隔部位的生理生化和功能改变,而且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可持续至刺激停止后一段时间。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证实了rTMS对于抽动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
国内:
1)乐凯等人于2012年发表在《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上的文章研究了rTMS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疗效。在此研究中,研究者共选取30例多发性抽动障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年龄5~16岁,对其辅助运动区(SMA)给予频率为1Hz、强度为110%RMT的rTMS刺激,每天作用1200次脉冲,每周治疗5天,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10次及20次之后分别采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进行疗效评估,同时检测患儿左、右侧静息阈值变化情况。结果发现,患儿经过rTMS治疗10次、20次后,其YGTSS和CG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左、右侧脑区的静息阈值均显著增高,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因此,此研究表明采用频率1Hz的rTMS作用辅助运动区,能明显改善多发性抽动障碍患儿的临床症状,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2)王珺等人于2014年在《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上的文章对rTMS治疗Tourette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者选取了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确诊的多发性抽动障碍患儿3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原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rTMS治疗。治疗过程中,将rTMS作用于辅助运动区,给予频率为0.5Hz,磁场强度为50%~70%MT,每序列20次脉冲,序列间隔2s,60个序列,共1200次脉冲,治疗10天。rTMS治疗前及治疗后即刻、第4、8周内分别进行YGTSS评估。结果发现,治疗后即刻症状好转7例,显效、痊愈各3例;第4周好转7例,痊愈3例;第8周好转7例,显效10例,痊愈3例,总有效率66.67%。rTMS对发声抽动治疗的有效率显著高于运动抽动治疗的有效率,且所有患儿均能耐受治疗过程,无不良反应出现。因此,此研究表明rTMS对辅助运动区进行刺激是辅助治疗多发性抽动障碍的有效方法,且对发声性抽动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运动性抽动,且安全性好,无不良反应。
国外:
3)Bloch等人于2014年发表在《World Journal of Biological Psychiatry》上的文章对rTMS治疗多发性抽动障碍患儿进行了研究。研究者对12例患者辅助运动区进行rTMS治疗,其中2例患者未能完成为期20天的治疗。结果发现合并强迫症(OCD)的多发性抽动障碍患儿的抽动症状明显减轻,且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可表明rTMS能安全有效的治疗多发性抽动障碍,特别是对合并了强迫症的患儿的抽动症状有明显改善。
4)Le等人于2013年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cience》上的文章探讨了频率为1Hz的rTMS作用于辅助运动区(SMA)是否能改善抽动症患儿的症状。25例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参与了此研究,年龄均在16岁以下。用频率为1Hz、强度为110%MT的rTMS对患儿进行共20天治疗,在治疗中的不同时间及后期随访中的观察指标为临床评价及左右两侧运动阈值的生理指标。治疗4周后,患儿的抽动症状严重程度显著下降,6个月后随访发现疗效仍然持续。此研究表明,1Hz的rTMS作用于辅助运动区可改善多发性抽动症患者的抽动症状,疗效至少持续6个月。
小结
总的来说,rTMS在抽动障碍中的应用已颇具疗效,安全性也得到了证实,其治疗前景十分可观。